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紫砂陶藝

人生有素風——采訪趙江華老師

紫砂陶藝 紫砂陶藝 2021-12-29 17:42

作為宜興人,和紫砂是分不開的。世世代代,一把壺里傾注了許多宜興人的神思。我一直覺得,和瓷器、玻璃等材質相比,紫砂是最質樸素雅的。而想要做出一把好壺,亦需要創作者有一顆樸素天然的心,才能和這種泥料相應。心物一元,做出好壺。我認識的趙江華老師便是這樣的一個人。

樸素

第一次來到江華老師的工作室,有點驚訝——這里很小,很樸素,和我以前去過的藝術家工作室完全不同。在裝飾和擺設上,可以說毫無“精心設計”,但卻又沒有感到一種缺少和匱乏。

在這間幾十平的小房間里,做壺工具——從過篩泥土的篩子到燒制紫砂的電窯一應俱全,是的,只有實用的工具和他做的幾把茶壺擺放在那里,沒有多余的、或者說故作典雅的陳設,就是最樸素的樣子,一如老師的給我的印象。

聽老師說,他從軍醫學校畢業后,就到宜興紫砂工藝廠當了一名廠醫,后來做了顧景舟大師的保健醫生。耳濡目染中,他對紫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成了一名業余紫砂創作者。

陰符經里說,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江華老師在紫砂界不是“巧”的那類,他似乎并不在意宣傳包裝,也不與人耗費時間周旋。早年他的壺大多被臺灣人買去,也一直供不應求。我總覺得,江華老師是不那么需要依賴外界反饋的,他知道自己的壺是如何做出來的,每一步都肯定踏實,因而自信。

樸素是質地,卻一點不妨礙江華老師的“時髦”。雖然年過七旬,但他會做瑜伽,會看巴菲特的書,聽【得到】里的課程,用起蘋果筆記本來也是很順手。所以和老師交流,并沒有感到年紀和時代的差別,反而能學到很多新鮮的事物,我能感受到老師溫和的談吐下,骨子里散發的蓬勃的生命力。

承諾

經師易得,人師難求。

和顧景舟 18 年的師徒緣分,成了江華老師生命中最珍惜的時光。我常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他對顧老的懷念和敬仰。也許,在老師心里,顧老從來不曾遠去。

“顧景舟傾其一生的精力與才華,就是為了用泥土還原一個美輪美奐、詩情畫意、旖旎秀美、民風淳樸的宜興。顧景舟的人格與他的藝格是相一致的,他怎樣做人,就怎樣做壺,他把做壺作為一種生命的本能需求。因此,我們完全可以從他的紫砂壺中,讀出他的靈魂,他的理想,他的真情實感,他的行為準則?!苯A老師回憶顧老說。

做第一把壺時,顧老對江華老師說:“現在的你是一張白紙,要在白紙上畫最新最美的圖畫?!焙髞?,這把紫砂壺制成后,顧老在壺身上一面寫上弱水三千,另一面畫上了梅花。

所謂“繪事后素”,底色的無染是最大的資本。我猜想顧老看到了江華老師的天性質樸,又有很好的悟性,知道他一定可以在上面畫出精美的畫,所以傾囊相授,給江華老師設計壺式、畫圖稿、定尺寸、配土料。

從第一把壺到現在,江華老師不用轆轤拉坯,或用成型的模具,一直用泥片鑲接和打身筒的傳統方法成型。有許多人問他,為什么不用模具?為什么堅持純手工做壺?

江華老師的答案很簡單——“我承諾過顧老,一生只用這種方式做壺?!?/p>

要知道,當代的做壺者用模具是理所當然的事。而老師不用模具,全手工,從把攪拌礦土開始,到燒壺結束,每一個步驟都親力親為,實在太罕見。

我想到老子說過,“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笨偸禽p易承諾的人,寡于信用,承諾很容易不兌現。凡事都挑捷徑來走,一定會遇到很大的困難。

我們這個時代,人的本性和原則戒律背道而馳,但是相信那些可以對治自己弱點、對治時代弱點的事,百年之后自有公斷。

功夫

其實我對紫砂壺是沒有話語權的,更無法品 評壺的好壞。不過江華老師倒是給我看了顧老親 手做的一把石瓢,并拿他自己的石瓢作對照,還 和我講了他這把壺可以改進的地方。我嘗試細細 體會,才有一些感知。做一把壺,高一分不行, 低一分不行,打泥片多幾下也不行。同為一款石 瓢,因拍打身筒的角度和次數不同,整只壺給人 的感受便大相徑庭。

從最開始的型,到深一層的氣韻和神采,這 些功夫的積累,是非歲月不可的。所謂匠心精神, 就是把自己列為資質平平的一個人,應該做的努 力每一步都踏實做到。在我眼里,老師就是這么 做的。

千錘百煉,日日揮刀,從點線面到空間,要 全然投入,不斷精進,更要在漫長歲月中耐得住 寂寞。真正做好壺的,都有著對這門手藝的長情 和真心,低頭躬身,構筑自己的一方世界,給自 己一個滿意的交代。

一天,我坐在江華老師的旁邊,看他做壺, 時而閑聊幾句。我能感受到一種安靜的氣息,不 急不緩。那一刻,就像莊子所講的“由藝入道”的狀態。

愿心

“有愿心,無目的?!边@句話放在江華老師身上特別貼切。愿心 和目的的差別就在于是否過分關注得失。藝術創作如果太過著意與用 力,沒有心齋蒙養與性靈升華,必然會陷于粘滯,或流于俗濫。

江華老師的本職是一名醫生,今天還會有紫砂廠的老師去他那里 量一量血壓,老師也一如當年的認真和熱情。

從一開始,作為業余紫砂創作者,他的心里就沒有得失掛礙,沒 有什么“非要不可”的目的。從來不執著于結果,就是慢慢做,一點 一點進步。忽而有一天,發現自己手上已經捧著一顆佳美的果實。這 是“業余”帶來的好處,當然更是老師的天性使然。

如今,老師已經是眾多收藏者追捧的制壺名家,但他仍然孜孜以 求,希望自己可以把顧老的技藝繼承發揚。他說自己年紀大了,也常 感到力不從心,但每天都想擠點時間在作品上,想著“器形輪廓線組 合上要和諧,要從點線面提高審美素養,還要在用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去過生活,吸收源源不斷的靈感?!?/p>

我想,這愿心就像天上的北斗星,無論走到哪里,抬頭就能看見。 心里有盼頭,腳下有路途,只要朝著它向前走,相信自有光明的一程。(文/珈寧)


相關推薦

  • 買壺到底要不要看證書?

    有的壺友買壺,對證書特別重視。他們覺得紫砂壺的價值,證書要代表了一多半兒。沒有證書的紫砂壺,那就是出身不明;再好的壺也不看!紫砂壺的證書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嗎?今天我們就來試著分析分析?!堕L清》 許衛中買過...

  • 收藏紫砂壺先看泥料是否紫砂純品

     在選擇一把收藏級別的紫砂壺時,你會首先考慮哪些因素?泥料?職稱?壺型?還是市場認可度?其實首先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在收藏紫砂壺時,先看泥料是否為紫砂純品?! ∪绾闻袛嘧仙澳嗔鲜欠窦冋??  我們都知道紫...

  • 鑒賞丨土與火的智慧密碼

    來源: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  最近,北大賽克勒博物館的幾件瓷器做客  中央電視臺《解碼科技史》欄目  看似其貌不揚的它們  通過胎質、釉色、紋飾等細節  訴說中國古代陶瓷器的發展  北京大學...

  • 鑒賞|天青色等煙雨——青花瓷

    來源:收藏雜志  清光緒時期,隨著“同光中興”的出現,景德鎮瓷業雖明顯萎縮,但官窯、民窯仍不斷燒造瓷器,與咸豐、同治二朝相比,產品數量要多,且其中也有少數精美之作,所以人們往往把光緒瓷器比作清代制瓷業...

  • 鑒賞|花口碗——宋人的飲食雅趣

     來源:收藏雜志  今人愛花賞花,宋人更甚。宋代經濟繁榮,人們生活狀態悠閑愜意,愛花風氣古往歷朝歷代中最為盛行。賞花不但在以宮廷為首的上層社會中成為風雅之事,與宋代文人生活更是極為密切。歐陽修有《示謝...

  • 紫砂文化產業呈幾何級數般增長

      砂軒紫砂  江蘇宜興紫砂壺從明代朱元璋提倡喝散茶后誕生,起初僅作為泡茶的工具,直到明代中后期才開始進入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從董其昌、陳繼儒等文人開始,紫砂壺逐漸走進文人的藝術創作活動。到了清代,文人...

  • 葉懷平紫砂藝術

    葉懷平  葉懷平,國家級助理美術工藝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行業協會會員,中青年優秀陶藝家?! ?971年出生于陶都宜興,自幼對紫砂耳濡目染,與紫砂陶藝結下不解之緣,師從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倪順生...

  • 傳統經典器:牛蓋蓮子壺的由來

    徐春蘭《牛蓋蓮子壺》  牛蓋蓮子壺為傳統造型,壺蓋上對稱有兩個橢圓形的孔,猶如牛頭上的兩只牛鼻子,生動形象?! ?ldquo;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這是一首南朝樂府中的詩,其中蓮子諧...

  • 百年輝煌 盛世生肖 盛世紫砂

      “徐悲鴻十二生肖紫砂壺”歷時十二年終于成套面市      近日,“徐悲鴻十二生肖紫砂壺”正式發行。至此,一年一把生肖壺,歷時十二年,“徐悲鴻十二生肖紫砂壺”終于成套面市!據悉,十二把生肖壺因刻有徐悲...

  • 一壺一世界——王柯鈞紫砂壺欣賞

    王柯鈞  王柯鈞,又名王喆。生于1967年,是七大老藝人之一(王寅春)孫女,自幼受父(王小龍)母(高麗君)熏陶,深得真傳,扎實功底,1988年曾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修習陶瓷相關課程,深研造型,裝飾設計,涵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