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藝術展覽

啟皓青年藝術家支持計劃及作品展:材料探索

藝術展覽 藝術展覽 2021-03-24 20:17

  《材料探索》啟皓青年藝術家支持計劃及作品展

  由北京啟皓文化基金會發起并主辦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材料探索》(Material Exploration)近日在啟皓北京開幕。

  此次作品展集中了六位青年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建立一場關于材料的對話。作品展為北京啟皓文化基金會發起的啟皓青年藝術家支持計劃的一部分 ,邀請黃季、葉余勛、黃佳理、何雪瑜、朱瑩、馬豪六位青年藝術家展出他們的創作。

  該計劃旨在通過主題展覽、講座等多種形式的藝術展示及對話活動,發掘和支持當代青年藝術家,并通過主題的設立和推動、線下的實體展覽,鼓勵藝術家與來自社區成員及更廣泛的公眾,開展充滿趣味性的實驗及深入探討。

  此次啟皓青年藝術家支持計劃遴選的作品充分呈現了六位青年藝術家對玻璃這種材料的理解,也展現了他們在材料和技法上的驚喜突破,比如黃季將中國徽州犀皮漆工藝“嫁接”到玻璃上,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技法創造出《犀皮琉璃》。作品之上,六位青年藝術家的表達觸及各類議題,黃佳理的作品以3D技術為手法探討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黃季在他的作品中試圖討論文化疏離與自我認知,葉余勛則深入研究玻璃的光學特性以探尋物理規律與人的感知,馬豪在荷系列中著重展現生命意識的起始與循環,何雪瑜試圖用玻璃為媒介建立一場跨越時間的敘事,朱瑩用她細膩的雕塑進行內在情感的表達。

  《材料探索》展覽將在啟皓北京人文社區的中庭進行為期2個月的展示。

  《材料探索》Material Exploration 展覽前言

  “我們必須玩耍,嚴肅的玩?!薄猍丹]漢斯·瓦格納Hans Wegner

  這一期的展覽源于一場對話,關于玻璃和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狀態的變化、及創作過程中藝術家的控制力。太多的變量在影響一個材料的走向,而令人恐懼的是,終點可能是失敗。我們在與不同的青年藝術家討論時,都不可避免地看到他們在過程中大量的失敗。今天大家看到的,自然是成功的作品,它們都來自反復的校驗、精微的控制,但更重要的,是起始時的敏感直覺和大膽想象。

  他們形容,這是藝術家與這一種材料進行的一場對話。這種材料有非常矛盾又迷人的特性。高溫下流體的狀態,可在退火后轉化為晶瑩的硬質型態。柔軟與堅硬、晶瑩與模糊、流動和靜止,多少對立均可統一。個性變幻的玻璃,作為一種獨立表達的藝術材料出現,不過始于1962年美國的玻璃工作室運動。

  在《材料探索》中,六位青年藝術家呈現了他們對于玻璃這種材料的理解,也展現了他們在材料和技法上的驚喜突破,比如黃季將中國徽州犀皮漆工藝“嫁接”到玻璃上,通過兩種截然不同的技法創造出《犀皮琉璃》。作品之上,六位青年藝術家的表達觸及各類議題,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黃佳理),文化疏離與自我認知(黃季),物理規律與人的感知(葉余勛),生命意識的起始與循環(馬豪),跨越時間的敘事(何雪瑜) 以及內在情感的表達(朱瑩)。我們得以窺見藝術家豐富的內心、對世界無窮的好奇心。對材料的探索,最終理應帶來更自由的表達。

  關于參展藝術家及作品

  黃季

  美國華盛頓大學學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碩士。 現為加拿大Harbourfront中心特聘駐地藝家。

  《犀皮琉璃》

  18cm x 18cm x 28cm

  手工吹制玻璃

  2020

  犀皮琉璃是一種由黃季研究發展的復雜的玻璃制作技藝。藝術家的靈感來源于中國傳統的徽州犀皮漆器工藝,結合玻璃吹制技術。其結果是展現在玻璃器形上獨特的由顏色光影組成的波動。

  葉余勛

  2017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2019年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獲碩士學位。 專注研究玻璃材料本身和其光學特性,并應用于創作。

  《遮》

  19cm x 22.5cm x 2.5 cm

  33cm x 12cm x 4.5cm

  玻璃 黃銅

  2019

  他認為光線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你能看見它,但似乎你并不知道它到底長什么樣子,它有時候欺騙了你但你卻沒有意識到。玻璃作為一種重要的光學媒介,是研究光線的絕佳材料。在他的作品里,他希望帶領觀眾從一個非常規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利用光線在玻璃中的折射產生的特殊視覺效果探討光線如何影響我們對事物的感知。

  黃佳理

  黃佳理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獲得陶瓷與玻璃專業碩士學位; 此前她畢業于中央圣馬丁藝術學院陶瓷設計專業,獲學士學位。她的創作以陶瓷和玻璃作為媒介,探索雕塑形式與功能性設計的邊界?!蹲痢废盗性?020年榮獲新視野國際新銳藝術設計作品展金獎。

  《琢》

  5cm x 5cm x 17cm

  7.5cm x 7.5cm x 8.5cm

  4.5 cm x 4.5cm x 9cm

  鑄造玻璃

  2020

  琢系列以山為靈感,仔細思考為了獲得資源而進行的人類采礦活動對環境破壞而產生的巨大的視覺沖擊,深入理解中國景德鎮周邊地區開采高嶺土礦后的山體形態, 她將這些采石場視為人文發展在自然景觀留下的的傷痕。這個系列由玻璃鑄造工藝手工制作,表面的磨砂和鑿刻紋理形成對比的觸感。半透明的磨砂質感模糊了內部結構,營造出朦朧的視覺效果。

  馬豪

  畢業于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應用藝術系陶瓷和玻璃專業,于2017年取得英國金斯頓大學產品和家居設計榮譽學士學位。他的創作致力于探索手工藝美學與現代工業生產的平衡,風格融合新生代審美和東方工藝。

  《綻放》

  32cm x 32cm x 22.5cm

  手工吹制玻璃

  2020

  《綻放》試圖探索自然生命力在材料藝術上的展現,從落葉的卷邊、殘荷、重生的花苞中獲取靈感,提煉出流暢簡約的線條,塑造出獨特的造型,制作成具有裝飾性和功能性的玻璃裝置作品。它們是盛物的器皿,晶瑩剔透的飾品,也是自然凝固的瞬間。馬豪試圖以透明的材質來體現殘缺卻富含生命力的東方審美意識。

  何雪瑜

  中國美術學院玻璃設計專業碩士。 作品曾被私人收藏家、 秦皇島玻璃博物館、丹?Ebeltoft博物館、美國Foci MCGA 畫廊等收藏。

  《新羅馬》 系列

  22cm x 15cm x 13cm

  玻璃,木頭,苔蘚

  2015

  世界仿佛黑曜石與火山灰中的龐?。文明以鮮活的形式封存在時空的?落,以存活的形式存在于失控的?落,文明以呼吸的形式存在于時空的?落。

  朱瑩

  雕塑藝術家,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她曾受邀參加瑞典國際雕塑研討會“從戰爭廢料至和平之物” 。作品《失衡》獲“曾竹韶雕塑獎學金”提名獎。

  《春》

  6cm x 9 cm x 32cm

  鑄造玻璃

  2020

  《春》

  16cm x 9cm x 32cm

  銅

  2019

  她的作品常常將肢體的型態、動態的記憶及記憶的場景融合起來,日常生活中的具象特征及個人的情感,是她表達自己的方法。她認為,不論雕塑還是繪畫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創作,都是對作者內心情感的宣泄,傳遞,讓觀者可以通過作品去閱讀作者。


相關推薦